|
路得记|“这是拿俄米吗?”时间:2020-11-29 文章内容
经文得1:18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20 拿俄米对她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21 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22 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短文拿俄米终于来到自己的家乡——伯利恒,她的到来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骚动,大家争相问说:“这是拿俄米吗?” 十年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再是家庭遭逢变故,相信拿俄米整个人都变得沧桑。之所以人们互相对问是否拿俄米,是她们实在无法将眼前的这位寡妇,与当日的拿俄米相提并论。也许正如贺知章的感叹,“乡音无改鬓毛衰。”这种外貌的改变,前后的落差,让人实在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然而,这就是一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当然,拿俄米必须要坦诚面对。她的回答很有意思。拿俄米告诉女伴们,自己已经不再是“拿俄米”,而是“玛拉”。是的,经历这样苦难的人,如何还能够感受自己的甜蜜呢(“拿俄米”有“甜”的意思),她的人生显然已被苦所占据了(“玛拉”是“苦”的意思)。她要求别人称呼她“玛拉”,实在恰如其分。 当然,拿俄米宣告自己是“玛拉”,这不仅关乎她生活的遭遇,也关乎她在神面前的光景。“玛拉”不仅是一个形容,更有一段圣经的历史。当日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经过玛拉这个地方,他们埋怨耶和华,不愿意顺服神,因那里的水是苦的。正如当日以利米勒一家人离开伯利恒,也正因他们觉得神似乎苦待了自己的选民,所以他们的心中想必也如当日在玛拉的百姓们一样,充满了对神的埋怨。是故,他们毅然决然选择离开伯利恒,甚至前往摩押地,似乎没有半点犹豫。 如今,从摩押地归回的拿俄米清楚的认识到,神并非苦待自己的百姓,而是用苦难塑造自己的百姓,让自己的百姓离开罪恶,亲近自己。而当日远离故乡的自己一家,才是真正把自己交给了苦难。他们所信仰的神,其实是有恩典、有怜悯、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之灾。如今,从苦境转回的拿俄米,终于认识到了神的大能。因此,她宣告自己就是“玛拉”。以此自省。 拿俄米也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神学观点,并见证了自己的悖逆与神的怜悯。首先,她认为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来自耶和华神的作为。这里用到“耶和华”是很有意思的,要知道以色列人通常采用这个名字时,是强调神的救赎性;而拿俄米一家所遭遇的光景,显然更适合用“神”这个称呼(强调神的主权与审判)。可拿俄米用了“耶和华”这个称呼,这显然说明她知道神用苦难塑造她的生命。她对此表达了认同,并不埋怨。 其次,她强调自己所受的苦是来自神的美意,因此她认为牢记自己的受苦经验是有必要的,这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悖逆并神的丰富怜悯。最后,关于神的怜悯,就是神将他们带回来了。不但如此,作者还说明,她们回来的日子正是动手割麦子的时候,这更鲜明了神对他们丰富的怜悯。要不是如此,恐怕接下来的生活必成问题。 是的,神对于悖逆的儿女,总是用心良苦的塑造、引导,叫我们的灵魂苏醒。就在今日,神同样如此与我们同在、同行!
回应1. 在我们的生活中,神是如何引导我们的呢? 2. 我们有否像拿俄米一样,清楚地认识神的美意与引导呢?是否经常反思自己的生命光景呢? 上一篇路得记|至近的亲属下一篇路得记|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