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2客西马尼的祷告时间:2025-04-11 文章内容
马可福音十四章32-42节:32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33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34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警醒。”35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36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37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38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39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40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41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吧!”或作“吗?”)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42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
道成肉身之时的耶稣基督,他的自我限制在新约圣经的启示中,我们随处可见。就比如我们从圣经叙事中清楚地看到了耶稣基督对于自己要步上十字架的上帝旨意很明确,但却也有恐惧战兢的时候。于是,他带着疲惫和伤痛来到父神跟前,向父神祷告。请注意,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绝对是一场最重要的属灵争战。基督作为第二亚当,面对第一亚当逃避了神在伊甸园中向他所定的约的失败,并要拯救那蒙神拣选的、却落在那失败中的选民,耶稣必须要得胜。因此,当耶稣基督说「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的时候,第二亚当的得胜就明明地彰显出来了——他的的确确胜过了自己的软弱,完全地顺服在父神的旨意之下。因此,第一亚当失败了的战役,第二亚当如今已完全得胜了。我们今天也正是要藉着这预苦期的敬虔操练,渴望进入基督,并与他的得胜有份。 我们知道,在整个救赎进程的叙事中,客西马尼的祷告是非常关键的。马可首先提到了逾越节的预备(vv3-9),然后叙事了最后晚餐的场景(vv12-25),耶稣预言有人要出卖他,门徒也要因为耶稣基督所经历的事情而跌倒(vv26-31),然后将整个叙事推向高潮的,是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尤其是耶稣在祷告中的得胜,对比与彼得将要三次不认主的预言(参vv30-31),就更显示出耶稣基督的得胜不是凭着肉体,也不是凭着自己,乃是完完全全地依靠神的大能。如此,马可的神学意图便表露无遗了——原来,马可要告诉他的读者,耶稣基督走上十字架不是因为他是一位失败者;相反,他是一位真正的成功者,因为这是他自愿走上的。他为我们的缘故受苦,不是迫于无奈,而是甘心乐意地、自愿地踏上了这条苦路。这救恩最宝贵,且最让人难以理解的部分,正是耶稣基督无条件的爱我们这个教义。有太多的中国人接受了某人的哲学思想,认为这个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此,当他们听见这福音的信息的时候,总是不愿意相信,因为这违背了他们一贯的错误认知。可是,通过本段的叙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了我们无条件的将自己完全摆上的基督。显然,我们更多人信耶稣,并未能让耶稣获得更大益处;相反,我们越来越少人信耶稣,耶稣也不会因此而遭遇什么不好的事情。我们接受耶稣不增添神的荣耀,我们不接受耶稣也不会衰减神的荣耀。神的荣耀是不改变的,是永恒的。他之所以拯救我们,也不是出于某种他自己做不到的,需要我们才能帮助他完成的,那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确不是这样的。他之所以要拯救我们,完全是因着神的公义和慈爱,在他荣耀的应许中,在日期满足的时候,差遣了他的独生子为我们降生,好成就他的荣耀救赎。所以,耶稣的所有苦难不是被动意义上的无奈,而是主动意义上的甘心乐意。这一点对于我们今日信徒的敬虔操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教会宣告晨祷、禁食等这些需要大家拿出勇气来操练的属灵功课时,大家究竟是迫于无奈而顺服教会经历其中,还是因为真的渴望这样服事神而将自己交托出去呢? 我想,耶稣基督祷告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客西马尼。「客西马尼」(Γεθσημανί),位于橄榄山麓,意为「油榨之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地名在这里肯定有其神学含义。换言之,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了信徒的缘故,被当做是橄榄一般被投入到油榨之内,经历油榨的事实。因此,圣经说他汗如血滴洒落在地上(参路二二44)。显然,在这里耶稣的确经历到超乎寻常的压力,所以他也曾表示自己心中忧伤,几乎要死(参太二六38;可十四34等)。正是耶稣所经历的这摧残与伤害,才成就了我们所得到的,这荣耀的救赎恩典。 论到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我们也需要从神学的视角来做一点归纳。首先,这场祷告宣示了耶稣基督的确是主动为选民受苦。尽管他为将要所面临的苦难感到忧伤,却依然勇敢宣告愿意遵守神的旨意。可见,耶稣基督的顺服是完完全全的。其次,也表达了为成就救赎耶稣的交托。由于这交托,耶稣把自己的生命置于被动的顺服之中,也就是不得不顺服的光景之中。所以,耶稣求神将那「杯」挪去的同时,又祈求神不要照着基督自己的意思来,而要照着父神的旨意行。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耶稣基督作为中保的事实与恩典。 耶稣恳求神将那杯挪去,这里的杯究竟指什么?根据上下文大家肯定毫无疑问地表示,是指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苦痛。然而,如果我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便会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耶稣的祷告好像没有被神看重!然而,希伯来书的作者却说:「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来五7)」由此可见,耶稣的祷告是蒙神所喜悦的。而且,路加福音也明确表示,当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的时候,神差使者加给他力量(参路二二43)。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里的「杯」? 正如传统教会一贯的认知,这里的「杯」是用于表示耶稣基督即将要面临的十字架的苦难。这一点相信是毋庸置疑的,是所有信徒所共信的。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理解圣经还是太过于扁平和单一。结合其他的平行经文来看,这里的「杯」具有非常浓烈的希伯来圣经的味道。比如,大卫经常以「杯」形容神的恩典与赐福(参诗十六5,二三5,一一六13等);又如,旧约先知们一再强调耶和华愤怒的杯(参赛五一17;耶二五15等)。这愤怒的杯所象征的当然是神对罪恶的审判。本处耶稣所强调的,当然是后者。也就是说,本处耶稣所提到的杯:第一,是关乎他担当众人的罪的这个事实;第二,是关乎十字架上的痛苦。神的确应允了主耶稣的祷告,所以他从死里复活,胜过了一切的困锁与死亡的权势。 再则,我们从这段经文中看到了耶稣面对十字架时候的惊恐。这个表述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表述证明了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是真实的、肉体上遭受的迫害和摧残。有些异端者认为耶稣并没有真正的在肉身上接受了十字架的痛苦,这完全是不准确的。我们看到耶稣基督曾为自己面临的感到惊恐,这是多么真实的写作,多么有效的见证啊! 在这场战争中,基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正如他接受试探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顺服神的旨意,照着神的话语。这的确是最为关键的属灵动向。所以,客西马尼的祷告,今日不仅要成为我们的祝福,更要成为我们的属灵功课。只是,我们是否能如同耶稣基督的一样,在神面前完全交托,不求自己的意思,惟求上主的意思呢?你将如何操练自己完全地顺服在神的手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