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5在十字架上成全的救恩时间:2025-03-25
文章内容
约翰福音十九章30节: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 神了。 从救赎进程来看,当耶稣宣告「成了」的那一刻,整个救赎进程进到了全新的节点——基督完成了应许的救赎之工。因此,这里的「成了」尤为重要,是我们今天之所以在这里操练预苦期祷告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能以坚持操练的根本动力。然而,这么荣耀且伟大的属灵节点,竟是神的儿子在十字架上成就的。这多少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林前一18)」只是,作为信徒我们却有不一样的认识。我们切信,这十字架的福音是神的大能(参林前一18;罗一16等)。 十字架,这是罗马政府官方都认为太过残酷的刑具;因此,罗马政府从不用十字架来刑罚拥有罗马公民身份的犯人。我们不晓得这十字架的刑具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一种说法是源自古巴比伦。我们从圣经中看到的关于这类刑具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以斯帖记——哈曼为末底改预备了一个木架,特为把末底改挂在上面。也许,该处所提到的木架和后期所说的十字架有类似之处,甚至可能就是十字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堕落的人类对于同类的残忍程度,并认识到堕落对人类造成的不可扭转的破坏。我们深信,如果不是因为耶稣基督的救赎,这十字架绝不可能成为救死扶伤的记号(中国大陆的医院以十字架为记号)。 既然谈到了十字架性质的改变,当然必须认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正如上文所述,十字架的酷刑只针对罗马的次等公民——非罗马籍的人。因此,这种刑罚在罗马帝国中被执行的时候,是带着极大的侮辱性质的。并且,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和宗教仪式,同样认为人被挂在木头上是被咒诅的表现(参加三13等)。因此,我们认识到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就当时的政治意义来说,是指罗马帝国对于犹太人的又一次征服。从犹太人的律法来说,这是犹太宗教领袖对于耶稣这位受人尊重的拉比的一次重要胜利。是的,就人的眼光看来,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展现出来的,似乎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只是,就在他们欢庆自己的成功的时候,却听见了耶稣宣告说:「成了!」 「成了」(Τετέλεσται,Tetelestai),该词是τελέω(teleō)的完成时被动语态。τελέω(teleō)的意思是「完成」、「成全」,本处的第三人称完成时被动分词的意思是「已经被结束」、「已经被实现」、「已经被完成」或「已经被成就」等。根据这个词型我们可以确定,耶稣所说的「成了」,是表达这救恩已经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成就了,并且具有永恒的果效,是不会过期的救赎(参来九26)。 从耶稣的这个宣告——「成了」,我们再次明确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并非失败,而是建立。所以,在人看来的一切政治或谋略得成功,都是假象。正如我们早前引用过的加尔文所说的话,神隐秘的旨意是无恶地使用恶人的恶行,以成就神的义。所以,主耶稣也明确告诉彼拉多,如果不是从上头来的权柄,他便无权审判他(参约十九11);毕竟,主耶稣是从上头来的,而彼拉多却是从下头来的(参约八23)。因此,十字架的道路不是耶稣被迫而走上的,乃是耶稣主动走上的。基督要藉着十字架的死,以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从而,将落在罪中的百姓拯救出来(参太一21)。这十字架就是耶稣的祭坛,他要成为那真正的挽回祭(参罗三25;来二17;约壹二2,四10等),将自己一次献上,便成就了永远的救赎(要义,2.16.5)。因此,旧约所有的献祭仪式,那一刻便被成全了;律法之下的礼仪律也从此宣告结束了。基督那完全的救赎已经成功,信徒从此不再依靠人类有限的努力,以及那带着应许盼望的、属地的祭祀——那荣耀救赎实体的影儿;基督已经藉着一次的献上,永远地成就了这救赎大功(参来十10、14等)。 这里的「成了」,是第三人称被动语态,基于此我们要做点思考。这句话是约翰转述自耶稣基督的口,因此这句话是出自耶稣基督自己。所以,这里的第三人称肯定不是指耶稣基督。那么,这里的第三人称指的是谁呢?从上下文来看,这里指的应该是神。也就是说,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让神救赎的旨意得到了成就。换言之,神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完成了他的救赎大工。就此,我们看到了几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一,诚如保罗所言,基督完全地顺服上帝,直到死在十字架上(参腓二6-11)。可见,那第一亚当彻彻底底的失败,如今在耶稣基督完完全全地顺服中得到了扭转,从而救赎之工得以成就。行为之约的基本条件,便是完全的顺服。自从亚当因不顺服而堕落之后,所有亚当的后裔便都在这顺服上失败了。如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荣耀的第二亚当,他藉着完全地顺服成全了神的律法(参太五17),成就了律法所定的义。并且,因着他的义,所有在他里面的人都得到了称义。这便是基督顺服的果效。当基督顺服神的旨意时,他受尽了凌辱和苦痛;这一切本应该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而神却将这一切都归在他身上,使他受创伤。并且,神将他的顺服归算在我们身上,成为了我们蒙福的源头。正如经上说:「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五19)」所以,我们感谢基督乃是理所应当的。 第二,这里的被动式表达了基督作为中保的事实。基督亲自为在他里面的信徒,成为了赎罪祭。我们晓得,神是公义的,他必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参出三四7;民十四18;鸿一3等)。亚当的堕落带来的是所有亚当后裔都落在罪中的事实,这些人既被定罪,便不能与神亲近,因为人非圣洁便不能见主(参来十二14)。照着这个基本的逻辑,亚当犯罪的时候便已失去了一切与神交通的可能性,他的后裔也在他里面与神隔绝了。只是,神因着他丰盛的怜悯,便为人留下了救赎的应许(参创三15)。在这应许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中保者——女人的后裔,将为在亚当里堕落的、那蒙拣选的人,付上血的代价(脚跟被伤)。这便是公义律法的要求,因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如果要免去这死亡,就必须要藉着血的救赎。经上说:「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正因如此,基督为他选民的罪,便被献上了(参来九28;罗四25等)。基督所成就的救赎,便是以中保的身份还清了选民的罪债——基督满足了神律法的公义要求,将那被定罪了的选民从罪中拯救出来(参提前一15等)。 第三,这里的完成时被动式表示凡在基督里的人,他的罪都已经成为过去。即是说,神在基督里涂抹了一切选民的罪,他们从此因着基督被算为义人。请注意,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今日之所以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祷告,而非如同旧约的祭司恐惧战兢地来到神面前,正是因为我们在基督里被算为义的缘故。基督的宝血遮盖了我们,洗净了我们,让我们的罪不再被记念,因而成了圣洁的、无有瑕疵的儿女(参弗一4-5)。这儿女的身份是神藉着基督的救赎恩典,赏给在基督里之人的恩赐和权柄(参罗六23;约一12)。因此,我们总要在这恩赐中,建立起与神有亲密交通的敬虔生活来。 基督为了成就这荣耀的救赎,「将灵魂交付神了」。「将灵魂交付神了」(παρέδωκεν τὸ πνεῦμα,paredōken to pneuma),原文的意思是「他交出了生命」。这让我们再次明确了耶稣基督自己的宣告:「好牧人为羊舍命」(参约十11、15;可十45等)。基督主动的顺服和交托,终于成功了千百年所应许的救赎。如今,我们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全的救恩,得称为义。如果我们不爱主,便实在是可诅可咒了(参林前十六22)。 所以,亲爱的你将如何用生命来回应主的救赎呢?你从基督的顺服到底中,看到了什么自己应当操练的功课呢?在这预苦期的敬虔操练中,你得到了什么激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