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支持神学教育的意义时间:2019-07-21 文章内容
引言 关于教会支持神学教育的意义,本文笔者主要从教会牧者的角度,以谈己之所见。期待所谈,或能引得您的共鸣。下文中,笔者将围绕神学教育与教会领袖训练的关系与重要,神学教育与教会的国度事工并堂会自身建立的关系与益处,及**教会可以如何参与神学教育等方面着手,渴望勾勒出教会支持神学教育的意义的本质。最后也将尝试以见证,堂会在神学教育上的参与,所带来的明显祝福,期待鼓励更多教会能够积极参与/支持神学教育事工。
一.神学教育作为教会领袖训练的最佳途径 教会需要优质的属灵领导者(下称“领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拘是现在,还是从前,这一事实几乎无可辩驳。以《列王记》观察,一个领袖的属灵光景与自身素养,对于国家而言,或是祝福、或是灾难,都是直接的影响。故此,专注领袖训练与牧养,是一件及其重要的属灵事工。那么,一位属灵的领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训练?又应该如何牧养?笔者借用PBS的一个概念:“牧养牧者”。 牧养牧者的概念实在重要。牧者并非仅需功能性培训,更需全人培养。是故,以基督教传统的“六育” 观念来看,整全而平衡的居于“灵、德、智、群、体、美”(六育)上去训练属灵领袖,可谓是为教会提供领袖的最佳方案。如欲完成此项事工,非健全的神学教育方案,单纯以堂会几乎无法完成。 截止目前,一般上人们仍然坚信,专业而健全的神学教育,是教会领袖训练的最佳途径之一。即是说,神学教育或并非教会领袖训练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关于这个重要性,笔者甚至认为没有之一。 以现实情况观察,目前在禾场忠心服事、且颇有建设的牧长同工,多数具有神学教育背景。尽管在基层教会,对于神学教育似乎知之甚少。然而,基层教会对于神学教育这一事实的热忱,并未因此显得不够,反倒是积极提倡。 一般上大家认同,教会领袖的基本素养,决定性的影响着教会的大未来。在生活经验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领袖的性格,就是教会的性格;领袖的高度,就是教会的高度。当然,领袖的神学素养,也同样决定了教会的神学素养。故而,教会的领袖当然需要专业而整全的训练。就此而言,对于领袖的训练,传统的神学教育方式,尽管在后现代思潮泛滥的今日,笔者认为依然不可取代、不可或缺。
二.教会参与神学教育的国度意义与自身意义 近年来对于学院式的神学教育,似乎有不信任的趋势。许多大型的堂会,逐渐开始建立隶属于自己堂会、且堂会能够完全支配的,“堂会式”小型学院。香港播道会恩福堂,算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然而,作为旁观者,在观察此种神学教育发展模式时,对于其发展不免存有担忧:或有可能过分的单元,而无法得到有效而整全的发展。 反思“教会为何宁愿自己开设训练事工”,发现这其中有很大现实性张力。首先,由于长期的将神学教育“外包”给神学院校(大陆更甚),许多接受训练的神学生,无法达到“软着陆”——与当地教会的原生文化存有差异,有时或是巨大差异。如此,就造成了教会的不安全感。其次,教会对于神学教育的投入不够,对于神学教育也不甚了解;甚至一些神学生在就读神学的时候,还处于朦朦胧胧之中,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间合适自己、合适所委身教会的的神学院校。 其实,健康的神学教育,一定需要有教会参与其中。而且,健康的神学教育,也一定会给教会带来祝福。正如香港建道神学院,当1950年从广西梧州搬迁到香港长洲后,他们先建立了神学院,然后借由神学院建立了当地教会——宣道会山顶堂,即宣道会长洲堂。 可见,教会与神学院校的良性互动,必将给教会及神学教育带来极大祝福。 当教会参与神学教育的时候,教会将因此而直接参与到一个更大的事工之中,即属灵国度的事工。即是说,神学教育是国度性、福音性的, 因此当教会参与在神学教育之中,不仅让神学教育事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更是让教会自身提升到国度福音事工的高度。本质上说,神学教育也是一种宣教拓展事工。正如梁家麟的看法:“过去在差传世界中有‘宣教铁三角’——差会、教会及宣教士的配搭,而神学院则被称为‘第四角’之一,作为大使命的伙伴,支持着普世宣教的基础建设。” 再则,神学教育对于堂会的祝福也极为明显。正如上文所言,大多对教会带来祝福的领袖们,都是经过神学训练的肢体。换言之,接受神学训练的人,有极大部分会给教会带来直接的祝福;故而我们可以认为,神学教育的本身,会给教会带来极大的祝福,如专业性成全方面等。 综上所述,教会不应该回避神学教育,也必须承认单一堂会几乎无法整全的落实神学教育。因此,教会应当选择参与到神学教育之中,以促进教会与神学院校,有较好的良性互动。如此,不但可以消除彼此间由于视角、经验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更能够通过交通等互动,达至院校训练更具备堂会需求的特质。从而,二者携手建立平衡、健康的神学教育。
三.良性互动的神学教育是**教会当务之需 如上文所论述,教会与神学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尤为关键。那么,让我们将眼光转到**教会。截止目前,**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建立学制的“旷野神学院” 也算不在少数。然而,这些神学院校与教会之间的互动究竟如何,有待考究。当然,每间神学院与教会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本身,是否阳光、健康,却各有不同说辞。对于**地区的“旷野神学院”而言,如何有效与教会建立良性关系,获得教会认同与同行,可算为一个重要课题。当然,对于**教会而言,参与神学教育事工,也是需要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信大多教会都希望能够更多参与到神学教育事工之中,只是如何参与,却有待厘定与指引。笔者认为,就目前而言,教会参与神学教育主要可以通过作为神学院校的后援单位,在经费、生源、场地等方面,作为神学院校的坚固后盾。同时,也应积极追求作为理事单位,以完善对神学院校的监督机制,对神学院校的发展起到监督和鞭策的作用。如此,一方面让神学院校依照其专业性,更好的发展——让专业的人,去完成专业的事。另一方面让教会在神学院校的不足上,及时补足。 另外,教会如欲迎来神学院校在校学员更高质量的塑造,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生源,还需要提供教会作为学员的实习禾场。我们深信,教育的本身不仅是理论的构建,更需实践的操演。因此,任何一间神学院均需要有实习禾场。对于教会而言,提供实习禾场给学员,似乎是一项“冒险”的决定。然而,这一决定即或有一时的损伤,却必带来长久的建立。更何况,实习的本身不仅是学员获益的过程,也是一些教会获益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将体现教会支持神学教育的意义。 以某农村基层教会为例,该教会主日礼拜约120人左右,提供禾场给三位神学生实习机会。教会给每位神学生提供一定的补贴费用,以支援神学生的需要。神学生则投入到教会提供的事工岗位之中,与堂会同工搭配服事。如此,即解决了神学生的实习问题,也大大缓解了教会“专业性”人员紧缺的问题。同时,在这种实习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让神学院校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也有效的提高了教会对神学教育的认知,从促进了教会对神学院更大幅度的支援。由此可见,**教会与**“旷野神学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乃神学教育事工当下的当务之需。正如梁家麟所表示:“……神学院如何更有效的跟差会和本地教会合作,共同实践大使命是非常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论 教会支援神学教育的主要意义,不仅是因神学教育需要教会,更是因为教会需要神学教育。从功能性看来,教会需要优质的神学教育,为其培养、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从国度性而言,教会需要通过对神学教育的支援,以达到对属灵国度事工的参与。从现实意义出发,教会与神学院校良性互动,能够促进神学教育更加的贴近教会的需求。故此,教会需要更积极的参与到神学教育事工之中,成为神学教育的坚实后盾。如此,彼此间的互动必然带来同工的成长和收获。笔者殷切的盼望,有更多的教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神学教育支援事工之中,让我们一同去“迎接明天的教会与教牧”。
牧羊,10期,(本处不呈现注脚信息) |